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 详情
从“捏鼻过河”到“驻足抢拍”——埭头溪见证厦门同安水治理成效

来源:科技日报  2023-08-30 05:50:42

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初秋傍晚,福建厦门同安埭头溪如蜿蜒的绸带在霞光中铺开,微风袭来,碧波荡漾,时有白鹭翩然飞过。两岸绿廊中,一步一景一画卷。一些休闲散步的市民不时拿出手机将眼前的美景定格。


(资料图)

“夕阳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非常漂亮,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居住在溪边的居民林佑佳说,他最喜欢傍晚闲坐在阳台,欣赏岸边的落日美景。

曾几何时,埭头溪还是一条黑臭河。由于大量受纳周边区域养殖、农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道堆淤严重,臭气久飘不散。这也曾一度是同安区多条流域的典型写照。

面对现状,治理势在必行。2016年以来,厦门同安区从控源截污、畅通水阻、生态补水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水域环境治理新方式,创新形成“全收集、全处理、全清淤、全补水、全修复”的“五全”治理模式,成功将黑臭河道改造为让人流连忘返的生态公园。今年1月,埭头溪治理经验入选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成为厦门第三个国家级河湖生态治理样本。

“一户一码”摸清底账

埭头溪总长34.97公里。其流域面积41.22平方公里,是厦门同安区经济最活跃、产业发展最集聚的区域。此前,随着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流域两岸不科学的建设规划,许多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内,让埭头溪的水质受到了不小的影响。2015年,埭头溪流域综合治理被列为当地治水提质工程的重中之重。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控住污染源头,同安区对污染源进行全收集,对河道两侧50米以内开展综合整治,先后退养182户养猪场、616户牛蛙养殖场、46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退小石材31家,整治小作坊80家;开展流域内29.2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的正本清源工程建设,健全雨污分流;同时开展13个清淤项目,修复城区治污“毛细血管”,并对下游河道底泥进行原位固化。

过去,两岸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排进入埭头溪。扭转这一根本局面,不仅要摸清底账,还要改造好管网。“治理过程中,我们借助技术手段,提升治理效果,降低运营成本。”同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安区创新打造了“埭头溪数字孪生流域智慧平台”,在全流域布设数百台智能监测仪器,并建成“一户一码”排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各个节点排水动态一目了然,有效提升了流域水环境监管、水资源调度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以来,埭头溪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标准,随着流域水质的提升、两岸自然生态的恢复和生活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厦门同安已率先建成排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了全区“管网一张图”,通过一部手机实现智慧监管、借助一个智慧平台为污染治理、污染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切实提升了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精准用水 科学治污

埭头溪流域沿途植被茂密,葱葱郁郁。为两岸植被补水的,正是来自当地建设的西柯水质净化厂和同安水质净化厂生产的尾水。

占地3.86公顷的西柯水质净化厂,本身就像一个公园。“经过处理后的尾水水质执行《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A级标准,作为生态补水排入埭头溪,用作恢复绿色生态平衡。”厦门市政环科西柯水质净化厂厂长林伟峰介绍,该净化厂为全地下式污水厂,地上用绿化覆盖,全过程实行无臭化污水处理,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万吨,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友好型污水处理厂。

近年来,同安区相继完成同安水质净化厂四期、西柯水质净化厂一期、洪塘水质净化厂一期建设,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

“针对工业集中区工业污水占比大、工业污水成分复杂的问题,同安采取分质收集、分质处理模式,针对性建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万吨,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安全性。”厦门市同安区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蔡水涵介绍,目前,同安还配套建设了生态补水工程,将两个净化厂的尾水用作埭头溪的生态补水来源,日补水量达到13万吨,以此逐步恢复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如今,埭头溪下游建成约20公顷的浅流河道、6.8公顷的湿地公园及55公顷的滩地景观带,一幅水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跃然眼前。据厦门市同安区生态环境局核算,埭头溪流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到2.01亿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