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国家医保局相关人士指出,医保支持创新必须以保障基本为前提。在历次目录调整中都把握“保基本”的定位,把药品保障水平的提升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绝不超越阶段、脱离实际。
上述相关人士还表示,国家医保支持创新必须以“患者受益”为前提,坚持‘价值购买’,紧紧围绕药品给患者带来的受益确定价格水平,使新准入药品的性价比显著提高。同时,以科学、客观、规范的评估评价为前提,研究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指标体系,对创新的衡量更加精准、科学。
据介绍,医保目录是全国参保人员报销医药费用的标准。按规定全国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医保目录的药品费用,由医保基金按比例支付。每年医保目录主要调整的是创新药、药品新适应症增加进入目录。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341个新药以适宜的价格纳入医保目录,不少当年获批新药当年就能进入医保目录。医保基金购买创新药,一方面体现了政府推进将最新医疗技术惠及患者的意愿,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政策鼓励和支持医药创新产业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陶立波指出,国家医保是我国民众医疗保障的基石,为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我国医保的资金收付金额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面向的是14亿国民在数万家医疗机构中的诊疗活动。其规模庞大、错综复杂。资金也常常会成为各方争夺的“唐僧肉”,要做好管理工作殊为不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医保对于医药技术的采购价格形成机制已有了比较完整的方法和思路。
即对于独家创新型技术,医保主要采用循证谈判的方法来形成价格;对于多家生产同类产品的情况,则采用竞价优选的方法即基于厂商间价格竞争来形成采购价格。这有效规范了医药价格体系、挤压了价格水分,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无论谈判、还是竞价,医保方作为购买者、医药厂商作为提供者就定价展开的博弈。对于我国医药市场上过于重复供应的品种,医保采购时就有望获得较低价格,这是对医药厂商缺乏创新的惩罚;如果是独家新品就有望获得较好的定价,形成对创新的褒奖。这合乎市场逻辑,有利于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含量,也能帮助医保基金实现有价值的购买。”他说。
(记者 曾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