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箱箱共用”)宣布完成2亿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科技租赁”)领投,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属上海司南园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司南园科”)跟投,本轮融资采取“股权+债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融资2亿元。
(资料图)
箱箱共用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智能循环包装技术和服务提供商,2019年完成亿元以上人民币C轮融资。对于此轮融资用途,箱箱共用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拓宽行业应用场景,加大全产业链数字化和平台化建设,完善覆盖全国的循环运营网络,为“产业集中度高、成熟度高、环境治理压力大”的重点细分行业提供绿色化、智能化的包装循环服务,为制造业ESG和可持续发展助力。
“中国是全球产业规模最大、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中心,为制造业构建工业包装大循环体系,离不开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的产业支撑,也离不开循环包装先进产能建设、循环运营网络的建设、包装资产池的投放以及配套物流、仓储、物联网和数字化全方位的配套和建设,如果将我国全社会的工业物流包装从一次性改造为循环与共用,至少需要投入5万亿元的新增投资,这必将是一个资本与产业共舞的新赛道和新舞台。”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表示。
中国90%以上的包装为一次性物流包装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循环包装产业规模达1001亿美元,中国物流包装市场规模约为7600亿元,其中90%以上的包装都为一次性物流包装,这意味着整个绿色循环包装产业仍是一片新蓝海。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由供给驱动向制造业ESG需求的驱动,基于数字化技术创新的绿色包装零碳循环服务模式正在重新定义行业规律和产业价值链,也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经过10多年的全产业链深耕,箱箱共用的‘无界’循环能力开始显现出规模化、网格化、平台化优势,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信赖的物流包装循环服务商,并得到越来越多绿色资本的关注和认可,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工业包装及其循环服务网络作为保障工业连续性生产的基础设施,与公路、铁路、水运有着一样重要的战略价值,我们必须加快把有限的自然资源转化成20年可重复使用的循环资源,助力工业制造及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表示。
从出口的结构来看,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深入,我国出口“新三样”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制造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5.39个百分点。这一系列的转变,说明过去低端、低效、作坊式的制造模式正在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工业新四化”,即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和服务化。在此背景下,循环包装作为大物流领域与运力、仓储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要持续推进技术变革,主动匹配工业“新四化”要求,从传统走向现代。
官方资料显示,过去10年,箱箱共用形成了“包装+服务+数据”一体化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目前已为非危化学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汽车和家电零部件等行业的近2000家全球知名和行业头部企业提供智能工业包装技术和循环运营服务,先后在世界级灯塔工厂“博世无锡工业园”,“美的微清灯塔工厂”“欧莱雅苏州尚美碳中和工厂”“海尔中德智慧园区”等工业园区和制造工厂成功试点。
工业包装零碳循环成ESG赛道新风口
如今,绿色化、数字化、低碳化是共识度最高,也是当前确定性最高的趋势,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企业和组织的共同研究的话题。6月11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同日,在由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简称“上海国创中心”)携手上海重点培育独角兽企业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箱箱共用”)共同举办的“绿色新动能 ESG新赛道”2023零碳循环产业创新论坛于碳博会召开。
“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并且循环经济与ESG的理念十分契合。ESG在双碳目标发布后,成了国内投融资的热点话题,‘资本向善’的理念成为业内普遍共识。循环经济是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而包装产业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以箱箱共用为代表的新业态,助力包装产业的绿色转型,值得大家关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在开幕致辞时表示。
在郭占强看来,循环经济是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包装产业,一手连生产,一手连消费,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一环,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如果打造全产业链的绿色化,包装产业不绿色转型是必不可少的。“从研究角度来看,包装发展循环经济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是材料的循环,通过废纸、废塑料、再生料的利用实现第一阶段的循环经济,将废弃包装物利用起来。二是产品的循环,一些物流企业研发了可循环、可复用的包装产品替代一次性的包材。包括欧莱雅将化妆瓶瓶身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三是服务的循环,包装企业进一步专业化,通过卖包材转化升级为卖服务,提供包装服务。”郭占强称,箱箱共用通过技术的迭代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通过软硬件的集成创新,将海量包装信息、碎片化的信息集成应用,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包装产业循环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商业模式。